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2023年8月30日 星期三
香山印相聯展
Photogram @ One Station
展 期:2023/9/3~10/1
開幕式:9/3(日),15:00
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Xiangshan
https://www.facebook.com/onewetland
藝站 One Station:新竹市香山區中華路五段413巷1號
關鍵字:光畫、無機身影像、海廢、Photogram
策展人:萬一一
參展者:李珮羽、羅以晴、謝明勳、王浩傑、魏瑞雲、黃豐枝、古惠君、鄔心怡、鄔滬生、曾春會、曾春茶、曾春茹、彭寶玉、江淑霞、簡慶爐、廖美琴
李珮羽 / LEE Pei Yu
藝站實習生
2023 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產品設計組邸家<更風>設計展 美宣
2022 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產品設計組<安全島>設計展 美宣
2021 中華大學創意擂台跨域創新競賽專題組優選
2020 <作由新生>大專盃桌遊競賽巧手佳作
<remember moments>
當我走進香山
踏入濕地
拾起了貝殼
與海濱植物
再靠近一些
我發現了一些
漂流而來的廢棄物
漫步香山
四年
我是旅
捕捉了瞬間光影
也呈現出手作的溫度
夕陽落下
還沒結束
我正從這裡開始
羅以晴 / LO Yi Ching
藝站實習生
2023 中華大學創意擂台暨永續行動方案競賽 優選
2022 韓國WiC世界創新發明大賽 金牌
2022 高雄 KIDE 國際發明暨設計展 銀牌
2020 中華大學創意擂台暨跨域創新競賽專題組第三名
<聽說香山>
透過親近大自然了解香山這片土地的自然產物
結合香山現有特色所帶來的濱海植物及因應當
地物種所留下的濱海廢棄物最終利用
實物投影 photogram
的方式呈現
創作的過程中就好像
香山是我們的好朋友
透過談話的方式
慢慢的深入了解彼此
成為彼此的好夥伴。
2023年5月19日 星期五
水水淡水
時間:2023/6/3-7/30
張毓君
簡歷
滬尾攝影學會常務理事
2022 Olympus 全國攝影大賽 人文風情 金獎
2021 Olympus 全國攝影大賽 人文風情 優選
2020 城市漂流 I G 佳作
2020 滬尾藝文休閒園區攝影比賽 銅牌
2019 形色意個人攝影展
2018 意境美四人攝影聯展
2014「淡水巷弄人生」重建街聯展
2014「我愛新北樹」攝影徵文 佳作
2013名統百貨「淡水風情」攝影比賽 第二名
2013淡水區漁會「現代漁傳統港灣」攝影比賽 優選
2013淡水區漁會「現代漁傳統港灣」攝影比賽 金牌
創作理念
攝影是孤獨的 共鳴不孤獨
漁港的故事,世居淡水,對海有份深深依賴與喜愛,潮起潮落,晨曦
與夕彩,給生命不同的體悟,靜謐漁港生活的故事,正上演著……
《雲端的幸福
黃昏在這靜謐漁港,觀景窗望去,家人、伴侶、寵物,畫面令人感動與
溫馨,按下快門這一刻,「雲端的幸福」在心中迴盪著……
《回家
夕陽西下,有你陪伴不孤單,回家的路不遠……
陳啟輝
簡歷
滬尾攝影學會常務理事
2019 滬尾攝影學會年展「淡水風情組」金牌
2022 滬尾攝影學會年展「活動組」金牌
創作理念
《舞動薄紗羽鷺》
大白鷺(學名:Ardea alba)
別名白鷺鷥、鷺鷥、風漂公子、白漂鳥
冬季的淡水沿岸漁港正逢小魚苗繁盛期,
大白鷺成群日夜守候等待著美食佳餚;
著迷於近距離觀賞大白鷺匆匆飛過的英姿,
特別運用了慢速快門加以追蹤攝影,
企圖捕捉大白鷺高舉羽翅和曲頸飛舞優雅的瞬間…
楊志妙
簡歷
滬尾攝影學會常務理事 山水佳音合唱團團長
2014 「繽紛女聲─2014國際攝影展」聯展
2013 「滬尾印象102」攝影聯展-滬尾攝影學會
2011 「看見淡水‧紀實攝影」集新書發表會暨作品聯展
2011 「百家照性別」聯展
2009 「楊志妙 淡水風華 2000~2009攝影展」,淡水藝文中心
2006 國家地理攝影大賽台灣區選拔賽人物類佳作
創作理念
《淡水鎮馬偕日》
為彰顯加拿大基督教長老教會宣教士馬偕博士於西元1872年抵達淡水後,為宣教而行的醫療、教育等作為,深深影響淡水人的生活、文化,直到百多年後的今天。陳俊哲鎮長委由雕塑家張子隆教授,雕塑馬偕頭像於1995年11月樹立在馬偕街口;2001年馬偕博士逝世百週年,郭哲道鎮長與教會人士在馬偕墓園種竹,讓他夢想身後的景象─在那竹林搖曳的蔭影下,找到我的歸宿─成真,也在墓園入口立石碑以玆紀念;並且宣告6月2日馬偕逝世紀念日為「淡水鎮馬偕日」!此後,每年的馬偕日都有紀念活動,希望藉由這些紀念活動,除了感念馬偕博士的貢獻以外,能夠讓宗教一體的大愛更深入人們的心中!
2023年3月30日 星期四
照無眠:祈安歌舞-湛文甫影像創作個展~4/15
時間:2023/3/4~4/15
地點:藝站 One Station
新竹市香山區中華路五段413巷1號(香山車站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Xiangshan
2023年2月17日 星期五
照無眠:祈安歌舞-湛文甫影像創作個展
2023年1月27日 星期五
藝站藏物展
時間:2023/1/27~2/25
地點:藝站 One Station
新竹市香山區中華路五段413巷1號
(香山車站旁=347巷2弄1號)
旅行與記憶並存所投射的情懷物件,再現於藝術小站:有秘魯來的圖騰與紋理、收藏家於90年代珍藏自北京的景泰藍工藝人物、學者喜愛的捏麵人技藝再創新、南庒耆老親手縫製的賽夏族服飾、40年前觀看蘭嶼老師傅正在雕刻的雅美族獨木舟---
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消失的建築物-王禾璧攝影展
2022年5月14日 星期六
女藝·響板·客家味:開幕式側記
開幕式首先由相聲演員吳律寬、吳冠徵老師以幽默逗趣的相聲說書方式,使用客家話,介紹客家美食-甜粄、豬籠粄、水粄、芋粄、九層粄等,搭配秋玉老師提供的蘿蔔乾、福菜、梅乾菜等現場食材展示,熱鬧開場。
策展人萬一一老師與參展的女性藝術家們,分別向現場觀眾分享結合客家內涵與藝術精神的創作經歷,以及作品背後文化和寓意,帶給觀展者無限啟發與驚喜。
萬老師導覽陳映伶老師的作品「夕照」,場景為桃園新屋住家後方水田,使用金箔表現水田映照夕陽餘暉,藉由白鷺鷥披上客家花布,調侃自己身為客家媳婦,儼然已是客家人。
賴翊芸老師的作品「南庄鄉護魚步道」,訴說苗栗南庄當地人對生態維護的重視,具高度環保意識。藝術家運用「點描」技術創作手法,以細小彩點層層堆砌,創造整體形象,隱喻客家人一步一腳印的踏實精神。
傅鈺老師的作品「上山的小徑」,以抽象畫風的線條、色系,展現日常生活的樣貌,作品使用藍、綠色調,左右並置,直式構圖呈現類似水墨畫的層次感,對映著生命體驗中的過往與現在。
曾玉珊老師的作品「綻放」,藝術家使用油彩層層疊染,表現花卉綻放的部分,素色花瓶裡,綻放純白色、各式各樣的花朵,美麗耐看,現代人生活節奏迅速,透過花卉感受生命能量,是生活中的療癒日常。
緊接著,甯湘鳳老師導覽作品「油桐花」,表示:「現在剛好是油桐花季節,油桐花象徵客家人刻苦耐勞、樸實的精神,油桐籽可提煉油脂,製作許多民生用品。油桐花的花語為思念,因疫情沒辦法跟國外家人見面,故繪製此作品。」
生長於苗栗客莊的吳瓊媛老師導覽作品「陪你一起過詩的日子-自刻像」,表示:「創作動機為許多人都有自畫像,我何不刻一個自刻像?」作品主角懷抱柳琴,藝術家表示,相較琵琶的低沉哀戚,柳琴的音色高昂、節奏歡快,是她較喜歡的樂器。
許家蓁老師導覽作品「靜夜之相」與「花意」,表示:「兩個作品皆是以「一組、一組」的方式呈現。」
「靜夜之相」以細膩筆法,描繪大樓、燈、花、木、月,藉由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與連結,傳達夜晚寧靜的感受。
「花意」以粗曠筆觸、簡單構圖,描繪花的意象,展現枝枒向上抽長,活力十足的動態生命力,此圖亦是本次展覽海報的主視覺作品。兩幅作品皆使用三原色繪製,其中,包含藝術家在疫情期間,讓生活回歸簡單純淨的期許。
萬一一老師導覽作品「聽 蟬」,表示:「創作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有感動、觸動到什麼,把它紀錄下來,用視覺方式呈現。」該作品的誕生,源自萬老師在姑婆芋葉下方,意外發現,一隻正在蛻變脫殼的蟬。如何將觀察蟬脫殼與聆聽蟬鳴的經驗,進行視覺化?她決定使用生活物件「通心麵、餐墊、蟬殼」組合畫面,為當時的觸動留下紀錄。
生長於新竹香山的王玉琴老師導覽作品「繽紛牡丹」,表示:「製作牡丹花形狀的擴香石,是在客家人老公提議下,結合客家花布元素製作而成。」牡丹花是富貴與幸福的象徵,每朵牡丹花的彩繪與花語(彩虹卡)皆獨一無二,疫情期間,非常適合每天抽一張正能量滿滿的花語(彩虹卡),鼓舞自己。
《女藝·響板·客家味》展覽時間自即日起至6月5日止,由9位藝術家結合不同巧思與藝術媒材,創作出充滿客家風情的各式作品,希望能讓參觀民眾從藝術角度,深刻體驗客家文化之美。
無為而治工作室提供
林一
個人簡介
喜歡寫作的平民老百姓一枚。
曾獲桃園鍾肇政文學獎、後山文學獎、葉紅女性詩獎、耕莘文學獎、幼獅文藝類型小說獎、全國學生圖畫書創作獎首獎、基隆公眾明信片徵集等。
2022年5月6日 星期五
女藝·響板·客家味
展期:2022/5/7-6/5
開幕式:2022/5/7(六),15:00-16:30
演出:吳律寬、吳冠徵
*打竹唊賣嘴花
a.客庄好趣味
b.客家美食有味緒
*藝術家作品導覽
客家料理工作坊:2022/6/5(日),15:00~17:00
講師:劉秋玉
a. 好食牛汶水
b. 梅香控肉示範
地點:藝站One station
參展藝術家:
王玉琴、吳瓊媛、許家蓁、陳映伶、傅鈺、曾玉珊、甯湘鳳、萬一一、賴翊芸
策展人:萬一一
串聯桃、竹、苗女性藝術家與客家族群融合,透過展覽、客家相聲、客家美食交互呈現,經由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五感體驗接收—客家文化力!
吳瓊媛-「陪你一起過詩的日子-自刻像」,自述生長於苗栗客莊,雙親皆廣東梅縣人,自幼習得客家話,深深認同客家特有文化。
陳映伶-「夕照」描繪穿著客家花布的白鷺鷥享受著夕陽的餘暉,以此畫調侃自己儼然已是客家人了,一位客家媳婦的心聲。
王玉琴-以擴香石製作「繽紛牡丹」,結合客家花布元素,傳達客家人的精神,並賦予幸福的意涵。
傅 鈺-「上山的小徑」,抽象畫風的線條、色系,編織著傅鈺的日常,筆下所呈現的皆為歲月生活的感動。
曾玉珊-美麗出色的「綻放」,將複雜的情緒在油膏的層層疊染下,緊密地交織在畫布纖維之中,展現了人如其畫的真實樣貌。
甯湘鳳-洗練的水彩創作「油桐花」,相映著勤樸又美妙的綻放奇蹟;油桐子油也可被充分利用,正是低調又刻苦耐勞的客家精神!
許家蓁-取得芝加哥藝術學院藝術教育碩士的家蓁,喜歡以世界的公民自居,疫情期間新作「花意」充滿了生命力,也很容易聯想到桐花盛開的美景。
萬一一-經常以生活物件組合畫面,似花的通心麵加在餐墊上構成「聽 蟬」,記錄了林間漫步的觸動。
賴翊芸-「南庄鄉護魚步道」訴說縣府致力於生態的維護,桐花季時,可感受似雪花的浪漫,也意味著客家人珍惜大自然的美德。
《女藝·響板·客家味》讓持續創作的藝術家們分享實體作品,在疫情時代更深具療癒,讓我們在島內一步一腳印、山海連結、族群和諧,共創美好。
指導單位:客委會
主辦單位:藝站跨藝社
協辦單位:台灣女性藝術協會
藝站 One station 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Xiangshan
藝站跨藝社https://www.facebook.com/onewetland
新竹市香山區香山區中華路五段413巷1號(347巷2弄1號)
客家料理工作坊 報名表單
https://forms.gle/THsrdCCfxGwMCNDfA
2022年3月13日 星期日
陳思羽個展_Un Limitation
展期:2022/3/12-4/10
2021年12月9日 星期四
打開新竹香山藝站聯展
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2021年9月1日 星期三
2021香山濕地藝術季-藝術家系列藝術工作坊
2021香山濕地藝術季-藝術家系列工作坊展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