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4日 星期日

2024年2月19日 星期一

劉光珉個展-變形記

The Metamorphosis
LIU Kuang-min Solo Exhibition


展期:2024/2/25-3/30
開幕式:2024/2/25(日),14:00
地點:藝站 One Station 
新竹市香山區中華路五段413巷1號 (347巷入/香山車站前)
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Xiangshan

策展人:萬一一

藝術家劉光珉
1999 出生於彰化,現居住、創作於新竹
學歷
2021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創作組
獲獎
2024 中華民國第三十九屆版印年畫 佳作
2022 中華民國第二十屆國際版畫雙年展 入選
2021 第二十屆新竹美展綜合媒材創作類 佳作
聯展
2024 版印年畫特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2022 國際版畫雙年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2021 一場掙扎的描述,北投久號,台北,台灣
2021 新竹美展,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新竹,台灣

創作理念
《變形記》出自於法蘭茲·卡夫卡,描述一位名為格里高爾的男人一覺醒來變成蟲子後的種種遭遇,突如其來的轉變正如同我大學畢業後面臨的處境。因疫情的肆虐使大四餘末時光嘎然而止,頃刻間,我彷彿被推往下一個未知的階段,在那段毫無頭緒的日子我開始憶起並重溫往日看過的動畫電影,試圖回味同時也以不同角色的心境去看待事物、反思,並將其以版畫的形式創作出來。版畫的複數特性可以更完整地去傳遞我的觀點,是我最初的發想與構思,期盼能讓觀者感受到那份我所醞釀出的溫度。


胡文娟攝影




 

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

青春不老

展期:2023/12/29-2024/2/3

開幕式:2023/12/31()14:00

尺八、古琴、長笛演奏:呂誠敏老師、葉甫盛醫師


健康講座+寫春聯+有獎徵答:2024/2/3()14:00

講題:現代人的文明病-眩暈 耳鳴 偏頭痛

講者:葉大偉醫師

地點:藝站 新竹市香山區中華路五段4131(香山車站前)

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Xiangshan


策展人:葉忠達教授

藝術家:何智凱、余成忠、呂誠敏、葉大偉、葉甫盛、葉忠達

https://www.facebook.com/onewetland





關於青春不老”by 葉忠達


    我們這一群是中小學老同學。當初在學校時腦筋裡面只有讀書考試,對同學們有甚麼課外興趣或才華委實不怎麼關心。那時候課後在一起時大多是打球或郊遊等動態的活動,從來都沒有想到有一天會有聯展的機會。

    高中畢業以後同學們各奔前程,在不同領域上努力。同學之間的聯繫漸漸少了,成家立業之後更早已不知道其他人的近況。一直到大約五年前畢業40年同學會時,幾位同學好不容易重逢,才知道同學之間有專業藝術家,也有把藝術或書法當作興趣而深深投入的。

    於是同學們開始構思舉辦聯展,想藉這個機會彼此在重逢時除了吃飯聊天外,還有更深入的藝文交流,讓退休或即將退休的生活更加充實而有內涵。只可惜因緣不具足,聯展一事就耽擱了下來。

    這次的聯展可以順利呈現則是要感謝藝站站長一一的邀請,讓我們這一群老同學得以圓夢。原本以為是2024年底才展出,大家可以慢慢來;後來知道是2023年底時時間只剩下一個多月可以準備。這一群的同學頓時青春不老起來,卯起勁來翻箱倒櫃,把珍藏的作品拿出來共襄盛舉!敬請各位親朋好友不吝指導!



馮玉桂攝影

余成忠談創作之道_羅以晴攝影



2023年8月30日 星期三

香山印相聯展

Photogram @ One Station

展  期:2023/9/3~10/1

開幕式:9/3()15:00


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Xiangshan

https://www.facebook.com/onewetland

藝站 One Station新竹市香山區中華路五段4131


關鍵字:光畫、無機身影像、海廢、Photogram

 

策展人:萬一一

參展者:李珮羽、羅以晴、謝明勳、王浩傑、魏瑞雲、黃豐枝、古惠君、鄔心怡、鄔滬生、曾春會、曾春茶、曾春茹、彭寶玉、江淑霞、簡慶爐、廖美琴

 

李珮羽 / LEE Pei Yu

藝站實習生

2023  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產品設計組邸家<更風>設計展  美宣

2022  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產品設計組<安全島>設計展  美宣

2021  中華大學創意擂台跨域創新競賽專題組優選

2020  <作由新生>大專盃桌遊競賽巧手佳作

<remember moments>

當我走進香山

踏入濕地

拾起了貝殼

與海濱植物

再靠近一些

我發現了一些

漂流而來的廢棄物

漫步香山

四年

我是旅

捕捉了瞬間光影

也呈現出手作的溫度

夕陽落下

還沒結束

我正從這裡開始

 

羅以晴 / LO Yi Ching 

藝站實習生

2023 中華大學創意擂台暨永續行動方案競賽  優選 

2022 韓國WiC世界創新發明大賽 金牌

2022 高雄 KIDE 國際發明暨設計展 銀牌

2020 中華大學創意擂台暨跨域創新競賽專題組第三名

<聽說香山>

透過親近大自然了解香山這片土地的自然產物

結合香山現有特色所帶來的濱海植物及因應當

地物種所留下的濱海廢棄物最終利用

實物投影 photogram

的方式呈現

創作的過程中就好像

香山是我們的好朋友

透過談話的方式

慢慢的深入了解彼此

成為彼此的好夥伴。



         
                                                                                                                                                                                                                                                                                                                                                                  

 

 

2023年5月19日 星期五

水水淡水

時間:2023/6/3-7/30

地點:藝站 One Station

開幕式2023/6/3,2:00

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Xiangshan


攝影家:張毓君、陳啟輝、楊志妙

策展人:萬一ㄧ




張毓君

簡歷  

滬尾攝影學會常務理事

2022 Olympus 全國攝影大賽 人文風情 金獎

2021 Olympus 全國攝影大賽 人文風情 優選

2020 城市漂流 I G  佳作

2020 滬尾藝文休閒園區攝影比賽 銅牌

2019 形色意個人攝影展

2018 意境美四人攝影聯展

2014「淡水巷弄人生」重建街聯展

2014「我愛新北樹」攝影徵文 佳作

2013名統百貨「淡水風情」攝影比賽 第二名 

2013淡水區漁會「現代漁傳統港灣」攝影比賽 優選

2013淡水區漁會「現代漁傳統港灣」攝影比賽 金牌    

 

創作理念

攝影是孤獨的    共鳴不孤獨

漁港的故事,世居淡水,對海有份深深依賴與喜愛,潮起潮落,晨曦

與夕彩,給生命不同的體悟,靜謐漁港生活的故事,正上演著…

 

雲端的幸福

黃昏在這靜謐漁港,觀景窗望去,家人、伴侶、寵物,畫面令人感動與

溫馨,按下快門這一刻,「雲端的幸福」在心中迴盪著…

 

回家

夕陽西下,有你陪伴不孤單,回家的路不遠…



陳啟輝

簡歷

滬尾攝影學會常務理事  

2019 滬尾攝影學會年展「淡水風情組」金牌

2022 滬尾攝影學會年展「活動組」金牌

 

創作理念

《舞動薄紗羽鷺》

 

大白鷺(學名:Ardea alba

別名白鷺鷥、鷺鷥、風漂公子、白漂鳥

 

冬季的淡水沿岸漁港正逢小魚苗繁盛期,

大白鷺成群日夜守候等待著美食佳餚

著迷於近距離觀賞大白鷺匆匆飛過的英姿,

特別運用了慢速快門加以追蹤攝影,

企圖捕捉大白鷺高舉羽翅和曲頸飛舞優雅的瞬間…



楊志妙

簡歷

滬尾攝影學會常務理事  山水佳音合唱團團長

2014 「繽紛女聲─2014國際攝影展」聯展

2013 「滬尾印象102」攝影聯展-滬尾攝影學會

2011 「看見淡水‧紀實攝影」集新書發表會暨作品聯展

2011 「百家照性別」聯展

2009 「楊志妙 淡水風華 2000~2009攝影展」,淡水藝文中心

2006  國家地理攝影大賽台灣區選拔賽人物類佳作

 

創作理念

《淡水鎮馬偕日》

為彰顯加拿大基督教長老教會宣教士馬偕博士於西元1872年抵達淡水後,為宣教而行的醫療、教育等作為,深深影響淡水人的生活、文化,直到百多年後的今天。陳俊哲鎮長委由雕塑家張子隆教授,雕塑馬偕頭像於199511月樹立在馬偕街口;2001年馬偕博士逝世百週年,郭哲道鎮長與教會人士在馬偕墓園種竹,讓他夢想身後的景象─在那竹林搖曳的蔭影下,找到我的歸宿─成真,也在墓園入口立石碑以玆紀念;並且宣告62日馬偕逝世紀念日為「淡水鎮馬偕日」!此後,每年的馬偕日都有紀念活動,希望藉由這些紀念活動,除了感念馬偕博士的貢獻以外,能夠讓宗教一體的大愛更深入人們的心中!




                                                                             
                                                     

 

 

 

 


 

2023年3月30日 星期四

照無眠:祈安歌舞-湛文甫影像創作個展~4/15

時間:2023/3/4~4/15

地點:藝站 One Station

新竹市香山區中華路五段4131(香山車站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Xiangshan



照無眠:祈安歌舞-湛文甫影像創作個展正在藝站進行中---
藝術家2017移居台南後即被頻繁的廟會民俗文化所吸引,府城立冬之後打大醮,年年召喚著藝術家日夜的觀察與取捨:行道樹天然植物當前景,建築牌樓、祭拜儀式、攤販場景安排為遠景,以黑底做統調烘托出酬神主角-舞者的身體律動,在近中遠的配置中營造出熱鬧的嘉年華會氛圍。
湛文甫表示自己特別喜愛「康安:霓光身」系列,在橢圓形的畫面中,增加了絢麗光芒,並輸出在金色卡紙上,顯現綺麗、迷惑的效果,讓觀者欣賞作品時遭遇了拍攝進行中的臨場感。
不禁想起 水調歌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藝術家湛文甫的「心念投擲」作品在
新竹241藝術空間 <求生相> 展到4/9

2023年2月17日 星期五

照無眠:祈安歌舞-湛文甫影像創作個展


時間:2023/3/4~4/1
開幕・講座:2023/3/4,2:00~3:30
地點:藝站 One Station
新竹市香山區中華路五段413巷1號(香山車站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Xiangshan


策展人:萬一一
創作者:湛文甫

空地上,或許帶有寒風,重低音舞曲,不太熟悉的台語歌,
舞台上的人正歌舞著,照片拍著拍著也就深夜了......

  影像創作者湛文甫自2017年移居臺南後,被南臺灣的民俗活動及廟宇文化吸引,透過影像和集錦方式重組畫面,試圖打造具有南臺灣氣味的影像風格,相關作品典藏於文化部藝術銀行、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及桃園市立美術館。

《祈安之境:歌舞》系列作品,是湛文甫於2020年發表於南瀛獎攝影類首獎作品。他以遶境活動時的移動式橢圓形花圈作為外框的造型,關注在地建醮文化,以及特殊的酬神「歌舞」活動為題材。畫面中的行道路旁的花卉樹木化為佈景,捕捉主持、歌手及舞者的誇張肢體全身像,搭配活動期間的牌樓、陣頭、遊行、攤販等熱鬧畫面,將「歌舞」表演者化身為小活動裡的大主角。

延續前作,2022年發表於大墩美展攝影類首獎作品《康安:霓光身》系列。湛文甫採用金色鋁箔紙基底材,打造舞台般的絢麗。參酌佛教中的虹光身為修行圓滿時的結果,畫面安排如霓虹燈光圍繞歌舞表演者的全身像,即使面對空無觀眾的景況,也必須化為祈安乞福的霓光身像,展現信仰與虔誠的一刻。

創作者浸沐在南臺灣的信仰之境,此次策展人萬一一精選的歌舞主題系列攝影作品,是湛文甫近身觀察累積的視覺經驗,影像主題與新材質的結合,開創嶄新的攝影風貌。


關於湛文甫

|學歷
2015,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畢(MA)
2012,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畢(BS)

|個展 
2023,「照無眠:祈安歌舞-湛文甫影像創作個展」,藝站 One Station
2022,「逕向水月-湛文甫影像創作個展」,月之美術館
2022,「攝召取:點燈的人-湛文甫攝影創作展」,Zuko Gallery
2020,「恬靜衝動」湛文甫攝影及蕭楷競水墨創作雙個展,屏東美術館
2015,「兩格‧日記」湛文甫 攝影創作個展,1839當代藝廊

|聯展
2023,「求生相」,241藝術空間,新竹
2022,「高雄漾藝術博覽會」,駁二藝術特區,高雄
2022,「2022臺南國際攝影節-Foto Go」,水交社文化園區,臺南
2022,「2022台南藝術博覽會」,台南晶英酒店(乙皮畫廊),臺南
2022,「春暖-乙皮畫廊創作聯展」,乙皮畫廊,花蓮,臺灣
2022,「藝術台北One Art Taipei 2022」,台北西華酒店(乙皮畫廊 ),臺北
2021,「2021很可以_重度發酵」,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臺南
2021,「2021臺南國際攝影節-Foto Go」,水交社文化園區,臺南
2021,「尊彩藝術中心|大稻程藝術計畫-湛文甫」,OrigInn・Space,臺北
2020,「1839攝影藝術 台灣新秀聯展」,1839當代藝廊,臺北
2019,「尋日常」創作展,三一宅 藝空間,臺南
2018,「2018臺南國際攝影節-Foto Go」,水交社文化園區,臺南
2018,「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聯展」,新光三越,臺北、臺中、高雄

|典藏 
2021,《居安:錢印之屋》系列,典藏於文化部藝術銀行計畫,臺灣
2020,《祈安之境》歌舞系列,典藏於文化部藝術銀行計畫,臺灣
2020,《祈安之境》系列,典藏於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灣
2019,〈偏安〉,典藏於桃園市立美術館,臺灣
湛文甫

|獎項紀錄
2023,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 [入選]
2022,臺中市第27屆大墩美展攝影類 [首獎]
2022,臺南國際攝影節攝影上桌Photo GO [Photo GO評審獎]
2022,臺灣美術新貌獎 [評審團獎]
2022,高雄漾藝術博覽會 [藝術新星獎]
2022,新北市美展科技藝術類 [優選]
2022,屏東美展第二類(雕塑、工藝、空間裝置、綜合造型等) [優選]
2022,嘉義第26屆桃城美術展覽會攝影類 [入選]
2021,臺灣美術新貌獎 [入選]
2021,屏東獎第二類(攝影、視覺設計、新媒體等) [優選]
2021,雲林文化藝術獎美術攝影類 [優選]
2021,臺東美展攝影、雕塑及新媒體藝術類 [入選]
2021,臺南美展攝影影像類 [入選]
2021,宜蘭獎攝影與新媒體藝術類 [入選]
2020,南瀛獎攝影類 [首獎]
2020,臺南美展攝影影像類 [第二名]
2020,屏東美展第二類(雕塑、工藝、空間裝置、綜合造型等) [優選]
2020,宜蘭獎攝影與新媒體藝術類 [入選]
2020,嘉義第24屆桃城美術展覽會攝影類 [入選]
2020,苗栗美展雙年展攝影與新媒體藝術類 [入選]
2019,桃源美展攝影類 [首獎 桃美獎]
2019,臺東美展攝影、雕塑及新媒體藝術類 [優選]
2019,彰化縣第二十屆磺溪美展數位藝術類 [優選]
2019,宜蘭獎攝影與新媒體藝術類 [入選]
2018,南瀛獎攝影類 [入選]
2018,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 [入選]


葉忠達教授和工教系同學相見歡


2023年1月27日 星期五

藝站藏物展



時間:2023/1/27~2/25

地點:藝站 One Station

新竹市香山區中華路五段4131

(香山車站旁=34721) 


旅行與記憶並存所投射的情懷物件,再現於藝術小站:有秘魯來的圖騰與紋理、收藏家於90年代珍藏自北京的景泰藍工藝人物、學者喜愛的捏麵人技藝再創新、南庒耆老親手縫製的賽夏族服飾、40年前觀看蘭嶼老師傅正在雕刻的雅美族獨木舟---

https://www.facebook.com/onewetland/

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消失的建築物-王禾璧攝影展

Vanishing Buildings- An Exhibition by WONG WoBik
 
時間:2022/7/28-9/11
地點:藝站One Station 香山車站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Xiangshan



關於王禾璧
香港藝術家王禾璧獲美國藝術學院分別於1977及1979頒純藝術學士及碩士學位。她在攝影及媒體藝術、策展、藝術行政及藝術教育方面具有漫長而積極的職業生涯。個人作品集包括「色與尚」(寶麗萊遠東有限公司出版-1983)及「香港/中國攝影家系列#4 -王禾璧,香港宏亞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2009」。

王氏於2013年獲香港婦協頒「香港六藝卓越女性」獎及2010年獲民政事務局頒「嘉許狀」表揚藝術文化貢獻,2010年為香港國際攝影節創會會員,自1996年開始為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專家顧問。她分別於1993年及1995年獲亞洲文化協會(ACC)及國際教育協會(IIE)獎助前往美國合共4個月的藝團及藝術行政的研究。

王氏大部份作品展現城市建築與民生、衝突與平衡、建構與真實等議題。近年創作了以攝影影像、音樂及敘文的錄像作品。自1977年開始,她參與了超過20個個展及150個聯展。她的作品為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M+藝術館、Soho House、中國廣東美術館、英國倫敦現代衝突資料庫、本地及美國私人收藏家收藏。於2020年,王氏其中作品被邀刊登於 Une histoire mondiale des femmes photoses(A World History of Women Photographers),由Marie Robert(奧賽博物館館長)和Luce Lebart(歷史學家和策展人)執導。於 2017年獲義大利烏迪尼市的攝影研究和建築中心組織邀請把其作品展示及刊登於 Women & Photography(從二十世紀初到現在的155名攝影師)。

Wong Wo Bik – a short bio
Hong Kong artist Wong Wo Bik received her BFA and MFA degrees in fine arts and photography in 1977 and 1979, U.S.A. She has had a long and active career as a photography/media artist, curator, art administrator and art educator. Her instant photographic book, “Color & Consent”, was published by Polaroid Corporation USA/HK in 1983. Her second book, “Hong Kong/China Photographers (four) – Wong Wo Bik, was published by AsiaOne Publishing in 2009. 

Wong was awarded Hong Kong Women Excellence in the Six Arts from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Women in 2013 and the Certificate of Commendation from the Secretary of Home Affairs, for the promotion of art in 2010. Wong is one of the founding members of Hong Kong Photo Festival (Hong Kong Photographic Culture Association) in 2010, and she has been the Museum Honorary Advisor for the 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 since 1996. She is also the fellowship recipients of Asian Cultural Council (ACC) and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IE) in 1993 and 1995 respectively for the research of arts organization and arts education for a total of 4 months.

Her photographic works constantly reveal cultural and artistic issues including city architecture and daily livelihood, conflict and balance, fabrication, and reality. Recently, she created video works with still photographs, music, and narration to transcend altered reality. Since 1977, she participated in 20 solo and 150 group exhibitions. Her works are collected by 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Hong
Kong M+ Museum, Soho House Hong Kong, Guangdong Museum of Art, Guangzhou, China, The Archive of Modern Conflict, U.K., and private collectors both in Hong Kong and U.S.A. In 2020, Wong’s work was published in Une histoire mondiale des femmes photographes (A World History of Women Photographers), directed by Marie Robert (curator at the Orsay museum) and Luce Lebart (historian and curator). In 2017, her work was published in Women & Photography (155 photographer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XXth Century to Now), organized by the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Archiviation of Photography, City of Udine, Italy.

2022年5月14日 星期六

女藝·響板·客家味:開幕式側記

2022年5月7日,由客委會指導,藝站跨藝社與台灣女性藝術協會聯合策劃,
《女藝·響板·客家味》藝術展,在香山火車站旁的藝站One Station盛大開幕。

開幕式首先由相聲演員吳律寬、吳冠徵老師以幽默逗趣的相聲說書方式,使用客家話,介紹客家美食-甜粄、豬籠粄、水粄、芋粄、九層粄等,搭配秋玉老師提供的蘿蔔乾、福菜、梅乾菜等現場食材展示,熱鬧開場。

策展人萬一一老師與參展的女性藝術家們,分別向現場觀眾分享結合客家內涵與藝術精神的創作經歷,以及作品背後文化和寓意,帶給觀展者無限啟發與驚喜。

萬老師導覽陳映伶老師的作品「夕照」,場景為桃園新屋住家後方水田,使用金箔表現水田映照夕陽餘暉,藉由白鷺鷥披上客家花布,調侃自己身為客家媳婦,儼然已是客家人。

賴翊芸老師的作品「南庄鄉護魚步道」,訴說苗栗南庄當地人對生態維護的重視,具高度環保意識。藝術家運用「點描」技術創作手法,以細小彩點層層堆砌,創造整體形象,隱喻客家人一步一腳印的踏實精神。

傅鈺老師的作品「上山的小徑」,以抽象畫風的線條、色系,展現日常生活的樣貌,作品使用藍、綠色調,左右並置,直式構圖呈現類似水墨畫的層次感,對映著生命體驗中的過往與現在。

曾玉珊老師的作品「綻放」,藝術家使用油彩層層疊染,表現花卉綻放的部分,素色花瓶裡,綻放純白色、各式各樣的花朵,美麗耐看,現代人生活節奏迅速,透過花卉感受生命能量,是生活中的療癒日常。

緊接著,甯湘鳳老師導覽作品「油桐花」,表示:「現在剛好是油桐花季節,油桐花象徵客家人刻苦耐勞、樸實的精神,油桐籽可提煉油脂,製作許多民生用品。油桐花的花語為思念,因疫情沒辦法跟國外家人見面,故繪製此作品。」

生長於苗栗客莊的吳瓊媛老師導覽作品「陪你一起過詩的日子-自刻像」,表示:「創作動機為許多人都有自畫像,我何不刻一個自刻像?」作品主角懷抱柳琴,藝術家表示,相較琵琶的低沉哀戚,柳琴的音色高昂、節奏歡快,是她較喜歡的樂器。

許家蓁老師導覽作品「靜夜之相」與「花意」,表示:「兩個作品皆是以「一組、一組」的方式呈現。」

「靜夜之相」以細膩筆法,描繪大樓、燈、花、木、月,藉由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與連結,傳達夜晚寧靜的感受。

「花意」以粗曠筆觸、簡單構圖,描繪花的意象,展現枝枒向上抽長,活力十足的動態生命力,此圖亦是本次展覽海報的主視覺作品。兩幅作品皆使用三原色繪製,其中,包含藝術家在疫情期間,讓生活回歸簡單純淨的期許。

萬一一老師導覽作品「聽 蟬」,表示:「創作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有感動、觸動到什麼,把它紀錄下來,用視覺方式呈現。」該作品的誕生,源自萬老師在姑婆芋葉下方,意外發現,一隻正在蛻變脫殼的蟬。如何將觀察蟬脫殼與聆聽蟬鳴的經驗,進行視覺化?她決定使用生活物件「通心麵、餐墊、蟬殼」組合畫面,為當時的觸動留下紀錄。

生長於新竹香山的王玉琴老師導覽作品「繽紛牡丹」,表示:「製作牡丹花形狀的擴香石,是在客家人老公提議下,結合客家花布元素製作而成。」牡丹花是富貴與幸福的象徵,每朵牡丹花的彩繪與花語(彩虹卡)皆獨一無二,疫情期間,非常適合每天抽一張正能量滿滿的花語(彩虹卡),鼓舞自己。

《女藝·響板·客家味》展覽時間自即日起至6月5日止,由9位藝術家結合不同巧思與藝術媒材,創作出充滿客家風情的各式作品,希望能讓參觀民眾從藝術角度,深刻體驗客家文化之美。

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工作室提供

客家料理工作坊報名


林一

個人簡介

喜歡寫作的平民老百姓一枚。

曾獲桃園鍾肇政文學獎、後山文學獎、葉紅女性詩獎、耕莘文學獎、幼獅文藝類型小說獎、全國學生圖畫書創作獎首獎、基隆公眾明信片徵集等。



2022年5月6日 星期五

女藝·響板·客家味


展期:2022/5/7-6/5 


開幕式:2022/5/7(六),15:00-16:30

演出:吳律寬、吳冠徵

*打竹唊賣嘴花

a.客庄好趣味

b.客家美食有味緒

*藝術家作品導覽


客家料理工作坊:2022/6/5(日),15:00~17:00

講師:劉秋玉

a. 好食牛汶水

b. 梅香控肉示範


地點:藝站One station


參展藝術家:

王玉琴、吳瓊媛、許家蓁、陳映伶、傅鈺、曾玉珊、甯湘鳳、萬一一、賴翊芸


策展人:萬一一


串聯桃、竹、苗女性藝術家與客家族群融合,透過展覽、客家相聲、客家美食交互呈現,經由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五感體驗接收—客家文化力!


吳瓊媛-「陪你一起過詩的日子-自刻像」,自述生長於苗栗客莊,雙親皆廣東梅縣人,自幼習得客家話,深深認同客家特有文化。

陳映伶-「夕照」描繪穿著客家花布的白鷺鷥享受著夕陽的餘暉,以此畫調侃自己儼然已是客家人了,一位客家媳婦的心聲。

王玉琴-以擴香石製作「繽紛牡丹」,結合客家花布元素,傳達客家人的精神,並賦予幸福的意涵。

傅  鈺-「上山的小徑」,抽象畫風的線條、色系,編織著傅鈺的日常,筆下所呈現的皆為歲月生活的感動。

曾玉珊-美麗出色的「綻放」,將複雜的情緒在油膏的層層疊染下,緊密地交織在畫布纖維之中,展現了人如其畫的真實樣貌。

甯湘鳳-洗練的水彩創作「油桐花」,相映著勤樸又美妙的綻放奇蹟;油桐子油也可被充分利用,正是低調又刻苦耐勞的客家精神!

許家蓁-取得芝加哥藝術學院藝術教育碩士的家蓁,喜歡以世界的公民自居,疫情期間新作「花意」充滿了生命力,也很容易聯想到桐花盛開的美景。

萬一一-經常以生活物件組合畫面,似花的通心麵加在餐墊上構成「聽 蟬」,記錄了林間漫步的觸動。

賴翊芸-「南庄鄉護魚步道」訴說縣府致力於生態的維護,桐花季時,可感受似雪花的浪漫,也意味著客家人珍惜大自然的美德。


《女藝·響板·客家味》讓持續創作的藝術家們分享實體作品,在疫情時代更深具療癒,讓我們在島內一步一腳印、山海連結、族群和諧,共創美好。


指導單位:客委會

主辦單位:藝站跨藝社

協辦單位:台灣女性藝術協會


藝站 One station 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Xiangshan

藝站跨藝社https://www.facebook.com/onewetland


新竹市香山區香山區中華路五段413巷1號(347巷2弄1號)


客家料理工作坊 報名表單

https://forms.gle/THsrdCCfxGwMCNDfA


 

2022年3月13日 星期日

陳思羽個展_Un Limitation

展期:2022/3/12-4/10

地點:藝站 One Station (香山車站前)
新竹市香山區中華路五段413巷1號
(四、五、六、日, 12:00-18:00)
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Xiangshan




創作理念
微小模型攝影系列:
此次的作品想法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因疫情所產生的心理影響。長時間的封城封鎖和各種限制無疑給了我一種壓迫感。更準確地說,我覺得我大部分時間都被鎖在一個被“矩形”包圍的房間裡,包括框架或屏幕(frame and screen)。這段經歷讓我想起了我以前讀過的一本書。書中特別提到人的一生都在盒子中移動,例如床、汽車、房間、墓碑等等。除此之外,在閱讀了 Simon Garfield 的書 In Miniature: How Small Things Illuminate the World 後,微觀世界模的概念也被融入進我的藝術項目中。正如書中提到的,微縮模型使人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和處理事物,它們可以教會我們退後一步來理解世界。因此,在我的項目中,限制和微觀縮影都被用來呈現我對今天生活的共鳴。

插畫系列:
此系列作品的想法來自於疫情時期的生活日常,包括當時的線上授課、大學新生日等等。我在繪製此系列時,給予自己色彩挑戰,我事先選定數個顏色,以此為基底繪製整幅作品,顏色之間的搭配與整體的協調性是此挑戰中的注重點,我希望以歡愉的色彩反映出日常的快樂心情。

關於陳思羽
1998
學歷:
英國里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士、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肄業、
臺北市立中正高中、臺北市立金華國中美術班、臺北市立民族國小美術班

經歷:
2022英國兒童教材出版公司插畫部
2020-2022 餐廳視覺設計師
2021 SUROCUK英國台灣大學學生會設計部
2020英國里茲大學台灣學生會美術部門插畫師
2020英國里茲大學校刊社合作插畫師
2020開始自由接案插畫/平面設計師
2019《合聚變》個展,藝站,新竹
2019英國里茲大學大一下成果展《Retrograde》,Assembly House 
2019英國里茲大學大一上成果展《Open Studio Event》,University of Leeds
2014《The Eternal Maia》臺北市學生畫廊展覽,臺北,台灣
2014臺北市立金華國中美術展,臺北,台灣
2013《生與死》臺北市學生畫廊展覽、青少年育樂中心青少年美術聯合展覽,臺北,台灣
2013臺北市立金華國中美術展,臺北,台灣
2012《虎視眈眈》臺北市學生畫廊展覽,臺北,台灣
2012臺北市立金華國中美術展,臺北,台灣
2010臺北市九十九年兒童美術創作春季展,臺北,臺灣
2012臺北市第十屆春暉美術菁英獎健康青少年寫生暨漫畫比賽寫生類優秀
2010臺北市學生美術比賽國中美術班組水墨類第三名
2010全國學生美展繪畫類國小高年級美術班組特優
2010美麗臺北寫生比賽國小組佳作
2010臺北市兒童美術創作活動金牌獎
2009臺北市兒童美術創作活動金牌獎
2009新光全國兒童繪畫比賽國小中年級組佳作
2009全國學生美術比賽平面設計類國小中年級美術班組入選
2008臺北市兒童美術創作活動銀牌獎
2008第四屆海峽兩岸少年兒童水墨畫大賽入選
2007中山區社區之美寫生比賽國小中年級組佳作
2007臺北市兒童美術創作活動銅牌獎

SZU-YU CHEN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eeds BA Art and Design

Experience:
2022 Full-time illustrator at Twinkl, Sheffield UK
2020 - 2022 Graphic Designer at Jileeds, Leeds UK
2020 - Present Freelance Illustrator
2020 Illustrator at the University of Leeds Taiwanese society
2020 Illustrator at The Gryphon, The Official Newspaper at the University of Leeds
2020 - 2021 Illustrator at Surocuk
2019 Solo Exhibition《Fusion》at One Station, Hsinchu Taiwan

Statement:
The idea of my work was largely inspired by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brought by the COVID-19 pandemic. The lockdown measures and restrictions have certainly given me a sense of oppression, as I feel trapped most of the time. To be more precise, I feel that I am locked up in a room that is surrounded by rectangular shapes most of the time, these include frames or screens. The experience reminds me of a book that I read when I was little. The book specifically mentions that the birth-death process has a significant relation to boxes, beds, cars, rooms, tombstones, etc. The animator Lubomir Arsov also created an animation In-Shadow to depict similar concepts of limitation. I decided to integrate the concept of microworld simulation into my project after reading Simon Garfield’s book In Miniature: How Small Things Illuminate the World. As mentioned in the book, miniatures enable one to see and approach things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they can teach us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by taking a step back. Therefore, limitations and miniatures are both employed in my project to present my resonance for today’s life.